2025年6月29日 点击人次: 429
广西民族大学2024届材料与环境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谭弛扬,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福龙瑶族乡一个普通家庭。在他的成长过程中,国家的政策福利为他铺平了求学的道路,他深知,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背后,是社会对他的关怀和期待。因此,他立志要回报这份恩情,成为弟妹们的榜样。
大学期间,他积极担任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干部,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。大四下学期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考取选调生,现担任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人民政府干部、平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。他的选择,不仅仅是对家乡的眷恋,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
01
助力发展,开拓新局面
初到工作岗位,谭弛扬面对的是办公室繁杂琐碎的工作。他协助党政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,参与意识文明建设、思想政治、网络管理、宣传报道等工作。他认真收发百余份文件,传递会议精神,做好相关落实,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准确无误地传达落实。
在工作中,谭弛扬还承担写稿任务,完成宣传报道9篇,部分报道刊载于《河池日报》《广西民族报》。他在锻炼写作业务能力同时,用笔记录下家乡的点滴进步,用文字传递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。通过文字,他将农忙、民风、乡庆等驯乐的变化和发展宣传出去,让更多的人了解驯乐苗族乡。
02
守护民族团结,传承文化魅力
通过不断建设,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长北村必横新村在2021年获得“广西民族特色村寨”称号。驯乐苗族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,民族气息浓郁。在乡里,男女老少身着苗族特有的民族服饰穿街过巷,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。壮族的“三月三”、苗族的“芦笙节”、布依族的“六月六”,全乡人民同聚一堂,气氛喜气洋洋。谭弛扬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,在岗位上,他协助统战民族、宗教、侨联、政协工作,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苗族芦笙踩堂是当地一个重要的特色民族活动,各族人民一同载歌载舞,苗族、毛南族、瑶族、壮族人民对歌敬酒,场面十分壮观。谭弛扬感受着民族文化的魅力,见证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,更希望自己能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站在层层梯田之上,看稻浪翻涌,稻田禾花鱼欢跃其间,丽人风景尽收眼底。身着苗族服饰村民辛勤劳作,美丽画卷与丰收质朴交织,乡村因他们而充满生机。2025年年初,谭弛扬参与民族村寨与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申报工作,在非遗芦笙节等民族文化传承中主动发挥苗乡干部桥梁作用。
03
扎根基层,为人民服务
在工作中,谭弛扬始终将“为人民服务”放在首位,协助综合行政执法工作,处理各种事务。他学习“枫桥精神”,努力解决村民的大小事,让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乡。在耕地保护工作中,他响应国家号召,协调各方,坚守耕地红线。他利用工作空余时间,挨家挨户地宣传政策,耐心地解释问题。针对村民就业率低,他参与就业帮扶工作,利用深圳对口帮扶的机会,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。在医保催缴工作中,他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确保村民都能享受到福利。
谭弛扬说:“我得到过帮助,现在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力量去帮助别人,这是我的小理想。”他的岗位虽然平凡,但磨炼了他的意志和能力。他在基层的每一天,都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,展现青年的责任担当。
END
来源|材料与环境学院
作者|韦郦珊
编辑|陈羽萍
一审|庞正武
二审|肖耀科
终审|唐艳军